電線電纜制造業具有料重工輕的特點,由于原材料銅和鋁的單價較高且價格波動較快,庫存量過高一方面對企業資金占用較大,另一方面產品銷售價格也會隨著原材料價格的波動而受到較大影響,存在存貨大幅跌價的風險。因此,行業內的電線電纜制造企業大多采用按訂單生產的模式,從而使得整個行業不會出現嚴重的供過于求現象。
在進出口貿易方面,2016年我國電線電纜進出口貿易總額達到244.06億美元,較2015年同比下降3.74%。其中進口金額為47.90億美元,占當年電線電纜進出口貿易總額的19.63%;出口金額為196.16億美元,占當年電線電纜進出口貿易總額的80.37%。
(2)市場需求分析
①城市化、工業化對市場需求整體影響
城鎮化和工業化是促進電線電纜行業快速增長的長期驅動因素,我國在前幾年經歷了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和國民經濟高速發展期,電線電纜行業也相應發展迅速。目前我國城鎮化率和工業化率與西方發達國家相比還有很大差距,預計未來三十年內,城鎮化和工業化進程會不斷深入推進,這將為電線電纜行業帶來長久的剛性需求,保證行業的持續發展與增長。
1978年,我國城鎮化率僅為17.92%,截至2016年末,我國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57.35%。然而,我國的城市化水平與高收入國家78%的城市化水平相比提高的空間巨大。假如未來20年中國GDP的年平均增長率為6%,到2030年我國人均GDP將達到13,000美元。如果能夠順應市場經濟的發展趨勢,逐步消除阻礙城市化發展的制度因素和其他障礙,到2030年,我國城市化率應該能夠達到65%的水平。隨著城市化水平的穩步提高,城市建設對輸、配電電線電纜以及軌道交通用線纜的需求將持續增長。
②電力電纜和架空導線行業市場需求
電力電纜與架空導線的主要區別在于導體是否外包絕緣材料以及由此導致敷設方式的不同:電力電纜有外包絕緣材料,通常采用地埋敷設方式;架空導線一般無外包絕緣材料,通常采用架空敷設方式。電力電纜與架空導線的主要功能基本相同,即作為電力系統中傳輸和分配大容量電能的載體,電力系統是電力電纜和架空導線的第一大應用領域。
“十二五”期間,隨著國家對電網建設、電源建設的大力投資,給電力電纜和架空導線制造行業帶來較大的市場機遇。國家電網大力加強電網建設,使電網發展速度與電力需求和裝機規模相匹配,基本滿足了經濟、社會發展的要求。2009年5月,國家電網便提出了“堅強智能電網”的發展規劃,規劃提出“堅強智能電網”的建設將分三個階段推進,共計投資4.25萬億元,其中“十二五”為第二階段,預計投資2萬億元,到2020年最終建成統一的“堅強智能電網”。作為電網建設中最重要的配套產業,電力電纜和架空導線的市場發展將隨著“十二五”、“十三五”智能電網規劃、輸變電設備的升級換代、特高壓輸電線路的建設等的推進,迎來新一輪快速發展時期。
③電氣化鐵路及軌道交通建設需求
鐵路作為國家重要基礎設施,在我國交通運輸體系中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中國國家鐵路局在《鐵路“十三五”發展規劃(征求意見稿)》中稱,2016-2020年,鐵路固定資產投資規?;驅⑦_到3.5萬億-3.8萬億元,其中基本建設投資約3萬億元,建設新線3萬千米。至2020年,全國鐵路營業里程達到15萬千米,其中高速鐵路3萬千米。
到2015年底,全國鐵路營業里程超過12萬千米,居世界第二位,其中高速鐵路1.9萬千米,約占世界高速鐵路總里程的60%以上。2016年全國新建鐵路投產里程3,281公里,其中高速鐵路1,903公里。同時,中國正在籌建“泛亞鐵路網”總長約1.5萬千米。鐵路投資的加大勢必增強對軌道交通車輛用電纜、鐵路信號電纜的需求。
④核電站電纜市場需求
我國計劃到2020年核電投產裝機容量將達4,000萬千瓦,要達到這一目標,國家今后每年需新開工建設個百萬千瓦級核電機組,總投資4,000多億元。以壓水堆為主的熱堆核電站是我國近中期核電的主導堆型,按照現有的核電站堆型估算,每100萬千瓦核電站需要大約1.2-1.5億元的電線電纜,據此估算,到2020年完成規劃的核電裝機容量約需30億元電線電纜。
由于我國的目標為核電站電纜國產化率爭取達到95%以上,其中,1E級系列電力電纜、電氣裝備用電纜產品開發成功和被核電站廣泛使用,為我國核電事業快速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⑤石油化工市場需求
石油化工建設項目開工率一直穩中有升,除了大量的通用電纜外,石油工業用的專用電纜也將有很大市場。目前全球石油、天然氣能源日益緊張,陸地開采大規模轉向海洋領域,使得陸地控制中心與海上石油平臺、平臺與平臺之間進行電力、通訊的傳輸及技術數據的反饋、控制要求日益增大,同時近海風力發電也正日趨興起,導致光纖綜合海底電纜、石油平臺用電纜等海洋系列電纜產品的需求量在不斷增長。
⑥新能源電纜需求
隨著全球性的能源短缺、油價攀升、環境污染和氣候變暖問題日益突出,積極推進能源革命,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已成為世界各國尋找可持續發展途徑和培育新經濟增長點的重大戰略選擇。目前已有100多個國家制定了與可再生能源發展相關的目標或政策,許多國家發布了到2020年可再生能源電力比重達到15%至25%的目標。
我國政府制定了規模宏大的可再生能源發展目標:風電到2020年的發展目標為200吉瓦,為支持此目標,我國規劃了八大千萬千瓦級風電場的建設;太陽能光伏發電到2020年將超過30吉瓦,其中青海省規劃了超過300兆瓦的太陽能光伏電站,柴達木盆地的光伏電站建設規模將超過10吉瓦;2012年6月,國務院還出臺了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提出到2020年,純電動汽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生產能力達200萬輛,累計產銷量超過500萬輛,燃料電池汽車、車用氫能源產業與國際同步發展。風力發電電纜、太陽能光伏發電電纜、新能源汽車用電纜制造與應用技術是行業發展必然趨勢。
【來源:中國產業信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