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讓人最為頭疼的是,電纜監督抽檢中發現的產品質量問題,似乎成了電纜行業的頑疾,早已引起電纜產品質量監督部門和用戶部門的高度關注,并且已多次公布,但超低價銷售的偽劣產品的狀況仍然未被清除。
把不合格企業壓押上"監督臺"、或以檢查提示的形式列入"黑名單",是對社會、行業和企業高度負責的體現?!≈欣|在線網"每日快報"里的"監察提示"欄目和英大網上的"監督臺"欄目,都是媒體對電纜產品抽檢活動結果的監督。對不合格企業予以曝光,為防止發生誤判、誤導和不公正現象,對抽檢不合格的大中小企業一視同仁。在"監督臺"上和"黑名單"里,不乏見到一些大中型企業的名號。
行業媒體應該保護行業的利益。但是,當行業利益受到來自行業內部的侵犯時,或者當行業利益受到業內企業惡意侵犯時,媒體就應該配合國家職能部門、各級政府部門和行業組織等,以"輿情"為陣地,為了行業生存和發展,嚴厲打擊不法行為。然而,我們看到的幾乎全是電纜行業的一片艷陽天,這不能不說是一個缺失和小小的遺憾。
在某些電纜企業集中的地區,一說起電纜產品質量問題,多數企業都心知肚明各家企業的質量狀況,但總是避而不談。當具體問到某家企業的質量狀況時,并且告訴他們說有"監督臺"和"監察提示"時,他們卻總是笑而不語。在那種"笑"的背后,到底蘊藏著什么?在電網部門反腐力度加大的形勢下,工程建設投標難度也在加大,是否引起新的超低價銷售風潮,不能不引起注意。
現在有些企業已進入新一輪困難時期,訂單減少甚至接不到訂單,只好"減員增效"。但是,如果不努力改進和增強企業內部管理,不端正質量意識,還是靠超低價銷售和減員增效,只能是飲鴆止渴而已。
在"2015博鰲論壇"民營企業家圓桌會議上,有的企業家明言:"現在民營企業減輕了好多負擔,少陪人吃飯,少陪人洗澡,少收紅包了,但是也帶來一個問題,他們不干活了"。
在這次圓桌會議上,國務院參事室特邀研究員、全國工商聯原副主席保育鈞一再告誡企業,在這種新形勢下,企業要靠自己,要徹底斷了靠權力拉近乎、獲得超額利潤的念頭,并一再提醒:這是一個大觀念。
然而,有些屢治不改、以身試法的不法企業依然我行我素、擾亂市場,攪得周天寒徹,使整個電纜行業深受其害,難道不應該把他們押上"監督臺"、列入"黑名單"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