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然,陷入這種困境的電纜企業還不在少數,并且讓人擔憂的是,這種債務關系已經擴散到了整個行業的上下游,形成了規模龐大的三角債。其實這個問題并不難理解,采購方欠著電纜生產企業的錢,而作為重料輕工的電纜企業只好欠著上游的錢。事實上,在中國的電線電纜行業,超過70%的成本來自于主要原材料——銅,但由于銅的資金占用量太大,貨款拖欠幾天就有可能把銅廠拖垮,所以電纜廠一般不敢拖欠銅廠,而是拖欠塑料廠等輔助材料生產廠商。
比如有一家輔料廠就被拖款給拖慘了,這家企業年平均銷售額為六億元,但是被多家電纜廠拖欠了兩億多。導致的結果是什么呢?就是這家輔料廠的開工率急劇下降,從去年的百分之百降低到了百分之五十。到今年為了徹底擺脫流動資金的難題,干脆不跟電纜生產廠打交道了,也不生產電纜料了。這對于電纜行業發展是極為不利的。因為中國電纜行業向來有一句話叫“電纜料強,則電纜強”,可是由于三角債問題嚴重,又不得不拖欠電纜料生產廠家的錢,迫使電纜料廠家自謀生路去了。
除了回款難的問題還有另外一個難題,就是貨款終于要回來了,卻不是實打實的現金,而是銀行的承兌匯票。有一家電纜企業11月份回款了兩千萬,其中有一千多萬是承兌匯票,甚至還有商業銀行的承兌匯票。但是眾所周知,銀行承兌匯票一般期限在6個月,如果企業急用資金,就要自己去付息貼現,這就額外增加了企業的財務成本,不僅如此,承兌匯票由于中轉環節和背書較多,還會面臨很大風險。比如萬一中間的背書信息搞錯了,就會導致違約風險。
但面對下游市場拖款的問題,是不是就一點辦法都沒有呢?顯然也并非如此。對于一些有實力的電纜企業則有一些相應的解決辦法,但不保證屢試不爽,主要由采購方的單位性質決定。比如,生產低端產品的電纜企業,由于采購方選擇比較多,甚至絕大多數低端產品都出現產能過剩的問題,因此電纜企業不敢得罪采購方,在回款的過程中往往十分艱難。因此一些有實力的大型電纜企業則主要投入研發高端產品,高端產品由于供不應求,因此電纜生產企業在回款的問題上便無需如此的低姿態,貨款回收也相對順利得多。打個比方,新產品以及高端產品由于競爭的廠家很少,所以它的回款率、回款周期要比以前要提高了很多,原先大約一年多才能收回來的款項,現在這個用兩三個月就收回來。如此一來,既避免陷入討債還債的怪圈,也能夠緩解流動資金問題,對于企業的經營而言事關重大。
當然,除了研發新品之外,解決回款難更加直接的辦法是電子商務手段,尤其是隨著“兩化融合”進度的加快,國內已經有比較成熟的行業電子商務網站,通過這類電子商務網站交易,能夠有效地避免回款難問題。由于電子商務平臺在交易過程中可以減少中間環節和重復流程,使供求信息更加透明。這樣可以降低電纜企業的采購成本,在一定程度上能緩解企業的資金壓力,同時依據電纜企業的資質、產能、誠信度等指標,定期為銀行推薦優秀企業,當這些企業出現流動資金緊張時,可以通過銀行等為企業無須擔保直接授信,來解決流動資金不足問題。
當然,針對長期存在的電纜企業回款難問題,僅僅從道德層面進行約束還不夠,更需要發揮相關部門的功能,從法律層面上健全回款機制,從而避免三角債問題的出現。關于這一點可以借鑒日本的做法,在1955年前后,日本出臺了《防止延期付款法》,對延期付款進行強制制裁,從而大大提高了回款效率,對于企業的誠信建設也十分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