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投資浪潮是上世紀90年代沿海城市開放、成立經濟特區,使中國經濟走出困局,直接推動了輕工業爆發增長,奠定2000年以后成為"世界工廠"基礎。
第二次頭次浪潮是1998年以后,依靠積極財政政策,中國政府推動房地產發展,得以走出亞洲金融危機,并實現重工業、房地產持續高速增長。
第三次投資浪潮是2008年底的"四萬億",抵消了美國金融危機影響,使中國經濟實現了新一輪周期復蘇。
第四次投資浪潮,將是實施"一帶一路"戰略,由此引起的投資規模和效應將不可估量。
上海證劵報說:2010年,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不僅面臨著國內產能過剩,也面臨能源、礦產資源、安全等各類問題。另外,我國外匯儲備充足,高達3.84萬億美元的外匯儲備雄踞世界第一,但對外投資遠未到達預期。而"一帶一路"區域的投資普遍不足,基礎設施薄弱,成為經濟發展的瓶頸因素。
2013年9-10月間,習近平主席相繼提出共同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之構想。2013年11月,"一帶一路"正式上升為國家戰略。2015年,"一帶一路"更是被列為三大區域戰略之首,中央"一帶一路"工作小組也隨即成立。
"一帶一路"要實現全面"五通"和經濟"三通"。"五通"即政策溝通、道路聯通、貿易暢通、貨幣流通和民心暢通。經濟意義上的 "三通"則是指通路、通航、通商,即包括加強交通、通信、電力等基礎設施建設。該戰略規劃涵蓋了國內西北、西南和東南沿海多個省份,國外則包括東盟、南亞、西亞、東歐、非洲等與我國建交的主要第三世界國家。涉及的產業包括建筑、建材,裝備以及消費領域等,具有強大的產業影響力。
據測算,當前僅"一帶一路"所涉區域的基建投資,年均投入將1萬億美元左右。若增速平穩,未來7年內,相關地區的總投資額將達8~10萬億美元。未來20年內,基建投資復合增速將會持續保持在15%以上,相當于我國每年約11萬億人民幣的基建投資。
正在興起的第四次投資浪潮,將使建筑、建材、裝備制造業受益,工程涉及交通、機械、電力、通訊等行業,電纜行業也必將隨之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