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中和趨勢明確,海上風電平價時代來臨,成長空間廣闊。 從海上風電發展來看, 2021 年為海風國家補貼的最后一年,受此影響迎來搶裝行情,全年新增裝機 16.90GW,同比增長 452.29%, 2022 年全面迎來平價時代。 雖海風目前造價較高, 但依靠機組大型化降低原材料耗用及安裝運維成本、遠?;岣甙l電效率、規模化共享送出工程、 就近消納降低運輸成本、 地方海風補貼來提高海風運行的經濟性,真正的“平價”可期。我們從三個維度考慮“十四五”海風的成長性: 1)2021 下半年啟動新一輪海風機組招標。 2021年 9 月華潤電力蒼南 1#海上風電項目開啟海風平價后的首次風機招標,隨后海風機組招標節奏繼續加快。一方面,目前中標最低價為浙能臺州 1 號海上風電項目 3548 元/kW(含塔筒),相較平價前的 5000——6000 元/kW 已有大幅下降;另一方面,機組的持續招標已表明業主方對于海風投資的高漲熱情。 2) 海風項目儲備豐富。 海風項目從最前期的測風到最終的并網裝機需3——4 年時間,早期的項目儲備對于后續裝機量提供一定的保障。根據各省的重點項目、 競配公告,廣東、江蘇、浙江等省份正在開工或儲備項目達53.07GW。 3)長期來看, 沿海各省“十四五”新增海上風電規劃達 44.30GW,年均 8.86GW,相較“十三五”期間年均裝機 1.69GW 大幅提升。
海纜行業成長性強, 超高壓/柔直送出方案逐步滲透。 我們對“十四五”期間海風裝機、 造價以及海纜成本占比做出假設,計算得到 2022——2025 年海纜市場規模從 90.56 增長至 349.74 億元, 年均復合增速達 56.89%。 在大型化、遠?;?、規?;内厔菹拢?出于經濟性考慮,海風送出工程方案將逐步由 35kV 交流(陣列海纜,下同) +220kV 交流(送出海纜,下同)組合轉向 66kV 交流+330kV 交流、 66kV 交流+500kV 交流組合,大規模、長輸送距離的項目甚至會采用高壓柔性直流送出方案。 目前我國已有廣東省青洲、 廣東省帆石、 江蘇省如東項目采用超高壓交流或柔性直流送出方案。
海纜行業壁壘高, 相關公司進入新一輪擴產期。 海纜行業具備較高的壁壘:1) 資質認證壁壘: 國內海纜在投用前一般需要花費 1 年以上的時間完成型式試驗和預鑒定試驗; 2)生產技術壁壘: 海纜所處環境復雜, 對材料選擇、結構設計、生產工藝、質量管控要求更高。此外, 超高壓或柔直方案對海纜企業的生產技術經驗、軟接頭技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歷史具備相關成績的企業有望快速打入超高壓、柔直海纜市場,獲取更高份額。 3) 設備、碼頭及資金壁壘: 建設 VCV 立塔交聯生產線、碼頭開發建設、獲取敷設船對于企業從事高壓海纜的生產和銷售是必須項;東方電纜新產能基地耗資 15.05億元,投資回收期長達 7.47 年。 以東方電纜、 中天科技、亨通光電為首的海纜企業占據 90%的市場份額, 且具備超高壓交流、柔性直流海纜的科研以及工程交付經驗, 二梯隊(寶勝股份、漢纜股份)、三梯隊(萬達海纜、太陽電纜、起帆電纜)份額較小,主要參與 35——220kV 市場競爭。 伴隨著“十四五”海風的快速成長, 三類企業均進入新一輪擴產期, 集中于廣東、山東、江蘇、浙江等省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