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發展目標
2021—2023年力爭保持10%左右的增速。
到2021年底,總產值達到60億元;
到2022年底,總產值達到65億元;
到2023年底,總產值達到75億元??偖a值超5億元企業3家以上;超10億元企業2家以上。上市企業數量達到1家;建立國家級行業檢測技術中心、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1家;專精特新企業15家,高新技術企業10家。
三、工作措施
(一)培育骨干企業和知名產品:建立鞏義市重點扶持電線電纜企業名錄和日常聯系服務制度,在質量提升、資金支持、科技創新和市場開拓等方面給予重點扶持,促進企業做大做強。樹立“優
先必須優秀”的理念,按照同等優先的原則,鼓勵黨政機關、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和國有控股、參股企業使用本地產品,為本地產品打開本地市場提供全方位支持。
責任單位:市科工信局、市發展改革委、市財政局、市市場監管局、生態環境鞏義分局、市商務局、市住建局、市水利局、市金融服務中心,市供電公司等,各鎮(街道)
(二)引導企業上市和并購重組:集中篩選一批主營業務突出、市場前景好、發展潛力大、成長速度快的優勢企業,優先推薦納入上市和掛牌企業后備資源庫,加強跟蹤輔導和政策支持,推進企業上市掛牌步伐。鼓勵電線電纜企業之間、關聯企業之間、企業與科研院所之間聯合、重組,通過多種途徑培育大型企業集團。對與“中國100強”、“世界500強”等著名大企業、大集團在本市范圍內就工業項目實現成功合資的企業,按照項目合作投資規模,給予企業法人一定獎勵。對投資規模過小的企業,動員其遷入專業園區標準化廠房,實現行業集群發展。
責任單位:市金融服務中心、市發展改革委、市財政局、市科工信局、市商務局等,相關鎮(街道)
(三)推進企業創新轉型發展:鼓勵企業組建電線電纜產業互聯網平臺,深度整合我市電線電纜企業中研發、銷售、生產等方面的優勢資源,引導企業向“專而精”方向發展,打造產業鏈全生命周期業務生態。鼓勵企業聯合、產學研合作、上下游合作,面向市場需求,瞄準行業關鍵技術、前沿技術和基礎技術,加大科研投入力度,通過技術創新加快產業結構調整。組織企業申報國家、省、鄭州市各類科技計劃項目,根據研發項目水平和投資規模,在市科技計劃項目資金方面給予重點扶持,不斷提高產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
責任單位:市科工信局,相關鎮(街道)
(四)加快高端產業項目建設:嚴格執行新上項目審批制度,對新上的10千伏及以上、低煙無鹵、節能環保等特種、高端、高壓電線電纜項目,實行“一事一議”,在稅收、用地、用能、用水、用電、環保管控、信貸等方面給予政策扶持。對低水平重復建設等不符合產業政策的項目,在項目立項、生產許可證發放等方面一律不予審批,確保電線電纜行業健康有序發展。
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市科工信局、市資源規劃局、市市場監管局、市稅務局、生態環境鞏義分局、市金融服務中心、市產業集聚區管委會,市供電公司等,相關鎮(街道)
(五)鼓勵培育企業自主品牌:加快引導企業爭創 “中國馳名商標”,深入推進全面質量管理,組織開展質量管理小組活動,推廣卓越績效等先進質量管理辦法,提高企業質量管理水平。鼓勵支持以骨干企業為主體,參與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制定,提高企業品牌影響力,掌握行業話語權。組織骨干企業牽頭建立電線電纜展覽中心,共同推進產品名牌創建,展示品牌良好形象。充分發揮行業聯盟聯絡服務作用,積極搭建合作交流平臺,組織企業家外出考察學習先進管理經驗和品牌戰略模式,幫助企業家拓展視野,提升能力。
責任單位:市市場監管局、市商務局、市科工信局等,相關鎮(街道)
(六)加大產品宣傳推介力度:充分利用電視、廣播、報刊、網絡、新媒體等媒介載體,廣泛宣傳我市知名企業和名牌產品,進一步擴大本地產品的知名度和影響力。多渠道為企業牽線搭橋,舉辦多種形式的產需對接、專題推介、品牌展銷等銜接活動,組織企業參與國際國內展會、博覽會、峰會等會展活動,支持企業開拓市外和境外市場,大力推介我市骨干企業,集中展示我市電線電纜行業產品與技術,不斷提升產品市場占有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