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市場共識】①長江沿江環保政策,訂單開始轉向環保合格的規范性龍頭企業;
【龍頭標的】①公司前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13.56億元;② 環保政策無明顯松綁的環境下,行業整合意愿強烈,主要產品價格將在未來2年內維持高位;
產品漲價推動業績提速。公司營收、歸母凈利潤中報增速為21.24%、51.72%,三季報為24.75%、75.58%,增長雙雙提速。根據是經營數據分析,我們判斷增長主要來源于公司產品漲價。國內環保趨嚴,受長江沿江環保政策的影響,部分有機顏料大廠產能受限,訂單開始轉向環保合格的規范性龍頭企業,產品價格上漲趨勢明顯。公司主要產品永固黃系列價格從一季度5.2萬/噸,到目前約5.98萬/噸;高端產品喹吖啶酮單價從17.30萬/噸上漲到18. 84萬/噸。我們判斷,在環保政策無明顯松綁的環境下,行業整合意愿強烈,主要產品價格將在未來2年內維持高位。
存貨充足,業績持續增長可期。公司Q3存貨余額4.99億,較Q2余額:所增加。適當對沖環保政策導致的原材料價格上漲帶來的成本壓力,也 利于公司借助環保紅利繼續拓展市場份額。
3000噸高性能有機顏料年底投產,接力公司成長。公司募投項目5000噸環保型有機顏料已于今年3月份投產,最后一批項目3000噸高性能有機顏料也將于年底投產,將穩固公司國內第一高性能有機顏料廠商的地位。產能的穩步擴張,高端產品的逐步放量,打開了公司持續成長的空間
(二)
【市場共識】①動力電池持續高景氣,裝機總量同比翻倍增長;②高鎳三元將為未來動力電池發展方向;
【龍頭標的】①公司扣非后歸母凈利潤1.96億元,同比增長133%;②公司高鎳產能虧大,緊跟技術前沿;③公司國內核心客戶包含寧德時代、比亞迪等,證明實力;
2018年Q3毛利率環比增長5.95pct,業績逐季提升
公司Q1/Q2/Q3歸母凈利潤分別為0.39/0.74/0.93億元;Q3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長141%,環比增長25.5%。公司Q1/Q2/Q3毛利率分別為14.21%/13.76%/19.71%,我們認為公司Q3毛利率出現大幅提升的原因有:(1)鈷鋰等原材料價格下跌幅度大于正極材料;(2)受MB、LME鈷價與國內鈷價倒掛影響,外銷價格要高于內銷產品,公司Q3外銷占比較多;(3)受人民幣貶值影響,Q3平均匯率明顯低于Q2,公司確認收入增加。
公司高鎳產能擴產力度大,未來受益出貨量及單噸利潤雙重提升
動力電池持續高景氣,2018年1-9月我國動力電池裝機總量為28.7Gwh,同比翻倍增長,三元占比持續提升帶動三元正極材料需求大增。目前公司正極材料產能達1.6萬噸,基本滿產滿銷,考慮到公司擁有部分代工產能,全年出貨量有望超1.6萬噸。隨著江蘇海門三期1.8萬噸以及常州金壇5萬噸產能逐步投產,到2020年底公司正極材料總產能將有望達到5.4萬噸,其中811/NCA產能將達到4.2萬噸/年。補貼政策高能量密度要求倒逼高鎳三元滲透率提升,相比523,622/811單噸利潤更高,公司大力拓展高鎳三元產能,未來將受益于正極材料出貨量以及高鎳產品單噸利潤的雙重提升。
拓展國內外客戶,伴隨鋰電龍頭共同成長
公司緊密聯系國內核心客戶寧德時代、比亞迪、力神、孚能、比克等;海外市場,對于三星和LG的供應鏈,公司產品正在積極認證,2019年起將逐步實現放量。隨著高端正極需求迅速增加以及國內外核心客戶逐步導入高鎳三元電池,未來公司新增高鎳產能不愁銷路,有望保持較高的開工率。
(三)
【市場共識】①海上風電進入高景氣周期,海纜需求增速超市場預期;
【龍頭標的】①公司前三季度扣非凈利潤1.12億元,同比增長320%。;②公司在海纜領域具有競爭力的“制造+敷設”的業務體系;
單季度凈利潤5700萬,業績增速符合預期。1~9月份,公司實現營業收入21.89億元,同比增長36.90%,凈利潤1.15億元,同比增長213%,扣非凈利潤1.12億元,同比增長320%。從單季度來看,第三季度,公司營業收入8.02億元,環比二季度持平,同比增長36%;扣非歸母凈利潤0.57億元,環比增長62%。從盈利能力看,三季度公司產品毛利率、凈利率環比二季度回升至16.87%、7.36%,較去年同期分別提高3.42個百分點、5.88個百分點。我們認為,目前公司海纜訂單飽滿,產能利用率同比往年大幅提升,海纜業務占比提高,三季度業績大幅提升符合預期。
海纜訂單持續,業務布局進一步擴張。三季度,公司陸續中標了中廣核、國家電網、三峽新能源海底電纜訂單,訂單金額合計超過4.3億元,2018年中標訂單累計達到16.46億元。公司與三峽新能源、福建福船等公司合資設立海洋工程子公司,出資7000萬元,占比70%。該子公司將聚焦于海底電纜敷設安裝等工程業務,并逐步向其他領域水下電纜敷設安裝工程擴展,完善“海洋纜研發設計-制造-施工-運維”產業鏈,填補海洋纜產業鏈中的國內空白。同時,公司還將在陽江設立子公司,緊抓廣東海上風電市場。我們認為,公司在海纜業務的帶動下進一步拓展業務范圍和地域,將會在海纜領域具有競爭力的“制造+敷設”的業務體系。
海上風電進入高景氣周期,海纜需求增速超市場預期。根據我們觀察到的公開數據統計,目前國內已開工在建的海上風電項目已達到15個,已經達到3.9GW,共涉及投資不低于700億元。這15個海上風險項目離岸距離總里程達到378km,平均25km,對應220KV海纜總需求逼近1000km,市場空間達到60億元。而已核準未開工海上風電規模已經達到8GW,如按照已有項目標準測算,220kV海纜需求將不低于2000km,對應市場規模達到120億元以上。若考慮到新項目平均離岸距離的進一步提升,以及35kV場內海纜需求,未來三年海上風電的海纜需求市場規模大概率已突破200億元。
文章來源:頭條研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