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期間我國將進一步加快3G網絡建設,計劃在規劃期末實現3G基站數達到120萬個左右。根據工信部最新數據,2011年我國3G基站數約為70萬個,意味著“十二五”期間將再建設3G基站約50萬個,以此測算,設備采購和工程建設的相關投資規模有望突破5000億元;4G方面,“十二五”期間將開展TD-LTE(我國主導的4G網絡技術)規模技術試驗,并在規劃期內適時啟動TD-LTE試商用部署。根據3G建設經驗和相應的開支,4G建設前期研發和建設的直接投資規模將在5000億元,如果計劃建設和現有3G網絡同等規模的4G網絡,投資規模將超過1萬億元。
據相關數字表明,2007-2012年,通信行業穩步提升,行業銷售收入從2007年的7405億元上升到2012年的13555億元,年均增長超10%。2011年全年增速更是達到近幾年新高,接近20%。而中國移動已發布TD-LTE“雙百”計劃。該計劃預期,2013年中國移動4G網絡覆蓋將超過100個城市、4G終端采購將超過100萬部。在TD-LTE已能達到商用標準后,將于2014年開始4G商用建設,其建設和投資規模將不低于3G網絡。整個4G產業鏈的市場規模將是3G和WiMAX等無線網絡規模的總和。
同時,在通訊行業發展上,自上世紀90年代,世界發達國家開始主干網與城域網的建設,至2007年基本完成此階段網絡鋪設,轉入從主干網或城域網到終端的接入,及步入FTTX階段;中國通訊的主干網與城域網建設也大約在2010年完成,目前也步入FTTX期,這個時期引起的網絡光纖化和互聯網數據的增長,極大刺激光纖光纜的需求。如中國的FTTX和4G投資、美國2009年推行的經濟刺激計劃和澳洲的國家寬帶計劃,引起全球光纖光纜市場強勁的增長勢頭。2012年中國光纖光纜市場需求增加15%左右,全年總需求約0.98億芯公里。
顯然,在今后的幾年中,通訊行業仍會是一個高行業景氣度的行業,仍會對光纖光纜產生很大的需求。2013年第一季度全球光纖產量達6700萬芯公里,同比增長6%,創季度最高增幅;2013年第一季度中國消耗了3270萬芯公里的光纖,同比增長19%。近期,通訊行業將保持同樣強勁的增長幅度,并推動全球市場實現兩位數的增長。那么,在如此強勁的需求下,通信電纜行業現狀如何,又將拿出怎樣的本事來接住這塊蛋糕,則顯然是通信電纜行業乃至通信行業都極為關注的課題。經過30年的改革開放,我國通信電纜行業總體上保持了較好的上漲勢頭,良好的市場前景吸引了大量的外資企業,他們紛紛到我國合資建廠,國內的競爭格局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國有企業逐漸退出,而民營與外資企業蓬勃發展,這些外資企業對中國的電線電纜制造水平、產量的提高起到了促進作用,使我國電線電纜的制造技術水平與國外先進水平的差距逐漸縮小。
但是由于國內企業大多集中生產低檔產品,中低檔市場產品嚴重供過于求,企業競爭依靠相互壓價,整個產業依然存在著生產集中度低、市場競爭無序、技術開發投入少、開發能力不強、產品合格率低和特種電線電纜還依賴進口等特點,產品整體競爭力和盈利能力很弱。
從通信電纜產品的供應上來看,目前世界通信電纜行業已經形成幾大巨頭之間壟斷競爭的格局,而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和巨大的市場空間、潛力都吸引著外資品牌陸續進入中國通信電纜行業,他們用資本、技術和管理等各種領先優勢,占據市場的制高點,通過合資或者獨資的方式參與國內的市場,加劇了國內的行業競爭;國內本土線纜產業集中度很低,存在著小而全,規模效應較差,產品結構性矛盾突出等諸多問題,主要圍繞低利潤的低端產品激烈競爭。國外同行在搶占市場份額的同時,他們在線纜的制造水平、工藝改進以及企業管理上的先進經驗也給國內企業提供了學習的機會,有益于國內線纜企業提高自身的市場競爭力。
不管是“十二五”規劃還是4G建設,都給我國通信電纜行業帶來極大的市場,但是結合當前我國國內通信電纜行業存在諸多難題,國內通信市場的大蛋糕能否被國內通信電纜行業接住,還有待考察。此外,這也意味著,如果想要在不斷變化的未來市場中站穩腳跟,我國的通信電纜行業必須加快改革升級,尤其必須改變高端產品須從國外進口的格局,否則只能為了蠅頭小利在中低端市場惡劣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