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源與環境政策研究所日前發布了《我國銅鋁資源在電力電纜市場應用戰略規劃研究》課題研究報告,報告建議,基于全球銅鋁資源戰略角度考慮,應以雙贏多贏策略充分利用境外銅鋁礦產資源,同時,積極推進廢舊銅鋁資源回收利用,多渠道保障我國的銅鋁資源供給。
銅鋁資源廣泛應用于建筑業、電氣電子、機械制造、交通運輸等領域,是我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報告認為目前我國銅鋁資源較為稀缺,銅鋁再生資源及世界礦產資源總量相對充足。保障我國銅鋁資源的資源安全,必須多角度、多渠道加強我國獲取海外銅鋁礦產資源的能力。
根據美國地質調查局(USGS)最新數據,2014年,全球銅儲量6.9億噸,可開采年限為34年。從國內來看,根據國土資源部數據,我國銅礦查明資源儲量9690萬噸,預測資源量3億噸,資源查明率為30%。按當前的礦產銅產量計算,靜態保障年限僅20年。
盡管近年來我國加大了銅礦開發的力度,但仍遠不能滿足國內對銅的需求。我國鋁土礦查明資源儲量為42億噸,但國內鋁土礦開采量巨大,資源保障程度低,靜態保障年限僅6-7年。全球鋁土礦資源十分豐富,探明儲量280億噸,資源量估計在550-750億噸之間(鋁金屬量約為1/4),靜態保證年限為109年,能夠滿足世界未來對鋁的需求。
隨著我國工業化和城鎮化的快速推進,國內銅鋁資源的需求持續增長,銅鋁礦產開采量呈穩步上升態勢。我國礦產銅產量從2003年的60萬噸(金屬量)增長到2014年的174萬噸(金屬量),鋁土礦產量從2006年的2100萬噸增長到2014年的5921萬噸。與此同時,我國銅鋁礦產的進口量基本呈上升的趨勢,銅精礦和鋁土礦從2006年的494萬噸和968萬噸,攀升到2013年1008萬噸和7075萬噸。
與國內鋁土礦和銅礦開采量和進口量對應的是,我國銅鋁資源對國外資源的依賴程度呈波動性升高的趨勢。據業內人士預計,我國銅鋁資源需求頂點尚未到來,在未來一段時間將繼續面臨“缺銅少鋁”局面,中國銅鋁資源的對外依存度仍將保持較高水平。
該報告稱,面對這樣的資源格局,我國可以考慮從國際市場獲取銅鋁資源以滿足國內經濟發展的需求,而從保障國內資源安全的角度來看,也必須多渠道加強獲取海外銅鋁礦產資源的能力。我國在全球范圍內尋求銅鋁資源的努力取得了進展,要繼續開拓秘魯、贊比亞、剛果等國家和地區的海外礦產資源供給來源,發揮我國需求量大的優勢,因地制宜降低成本,提高經濟效益,努力以雙贏多贏的策略爭取全球優質銅鋁資源,根據國內銅鋁資源需求和世界市場的變化情況,適時開展銅鋁資源儲備工作。推動礦業企業、冶煉企業和加工企業合作,實行強強聯合大集團戰略,培育有國際競爭力的大企業。
金屬回收再生是獲取銅鋁資源的重要渠道,報告建議積極推進廢舊銅鋁資源回收利用,統籌兼顧國內外廢舊銅鋁資源市場。要嚴格廢雜銅進口商資格審批,調查國外廢雜銅供應商資信狀況,推進進口商與國外高信譽供貨商建立長期合作伙伴關系,穩定和拓展廢雜銅的進口渠道。加強國內銅鋁資源的回收利用,推廣城市礦山利用方面的先進技術與模式,推動科研院校、設計單位與企業聯合進行廢銅鋁資源回收利用實用技術的研發,積極研發推廣清潔生產工藝與設備,提高廢銅鋁資源綜合利用的質量和效率。
同時,從注意保護生態環境和優化經濟效益的角度出發,報告建議需適度開發國內資源,以最嚴格的生態環境標準約束銅鋁資源開發,同時,加大淘汰落后產能力度,加快技術創新,積極推進銅鋁產業結構升級和發展方式轉變,增強經濟效益和整體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