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為管理承諾難以兌現為例,眾所周知,企業的最高管理者的領導作用是企業推動全面質量管理、提高產品質量管理的源動力。然而目前許多中小型電線電纜企業甚至一些大型企業,領導工作的隨意性很大,不能信守自己作出的管理承諾,導致企業質量工作無法順利開展。最高管理者經常違背管理承諾意味者這些企業領導并沒有清晰的質量戰略,質量在他們心中并不是始終處于第一的位置,企業中也就無法形成以顧客為關注焦點的質量文化氛圍,使質量管理工作缺乏必要的環境和推動力。
而在人心凝聚方面一些生產企業往往過度地考慮“開源節流”,從而嚴重損害了員工的切身利益,造企不是一條心,不能往同一個目標發力。這一點已經有很多企業界的大佬明確指出,也得到很多企業家的認同。但是目前來看,至少在電線電纜這個傳統制造業上,能夠在員工身上花力氣,能夠在福利方面顯人情的企業少之又少,因此跳槽現象十分常見。
眾所周知,傳統制造業轉型升級關鍵在于人力資源隊伍建設。一些大型的電線電纜生產企業從兩個方面著手:一方面,要全面增強技術研發能力。特別是增強企業人力資源全球化配置與運用能力,實現由“國內選人”向“全球選人”轉變;同時,加強工程師團隊和工程師文化建設,提升集成研發能力。另一方面,要全面提升技術工人技能。大力發展專業技術職業教育,加強技師團隊、技師文化和技術工人隊伍建設,為傳統制造業轉型升級提供高水平技術工人支持。
顯然,這樣的做法無可厚非,但是如何招人才,招什么樣的人才,是完全站在企業角度考慮的,如何留住人才則需要站在員工的角度考慮,如果福利待遇跟不上,又談何留住人才?只能造才流失嚴重的局面。
而質量人才緊缺也并非是什么秘密,當前,除了高新技術企業以外,多數中小型電線電纜企業的研究發投入偏低,新產品銷售額占總銷售額的比重偏低,而且中小型電線電纜企業產品多為勞動密集型,設備較為簡單落后,產品質量對人員的依賴性較大。遺憾的是,中小型電線電纜企業的質量專業人才十分缺乏,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小企業產品質量的提升空間。
據調查,我國中小型電線電纜企業應用統計技術控制生產過程的比例極低,進行工序能力分析的也為數不多。企業采用較多排列圖、因果圖等,卻又無法預防生產過程的不合格。質量檢驗仍是最常用、最重要的手段,粗放型管理仍占主流,由此導致不合格品損失居高不下,企業贏利能力不強。
我國中小型電線電纜企業員工對質量管理的參與大多只是被動的參與,主動關心企業,積極提高產品質量和工作質量的情況并不普遍。員工對加入QC小組普遍缺乏興趣,一些QC成果也是在一些小改小革的基礎上加工出來的??梢哉f,廣大員工的創造性、積極性遠遠沒有充分發揮出來,產品質量的提高。質量工作的開展失去了群眾基礎。
最后,管理創新觀念十分落后,傳統制造業生產管理轉型升級勢在必行,以精細管理消除企業的浪費,響應國家政策要求推動制造業的管理向科學化、環?;⒅鲃臃栈较虬l展。加強管理手段創新。通過信息化推進生產流程智能化,推進銷售服務電子化。加強機制創新。通過規范企業組織結構和法人治理結構,提高企業發展活力和競爭力。推進商業模式創新。把商業模式創新作為推進企業轉型升級的戰略措施,以開發和整合市場資源為目標建立全球營銷與服務管理體系。
企業技術創新要始終堅持以市場需求為出發點,只有市場有需求,能夠為企業創造財富,才是新產品、好產品。當然,創新也并不一定都是從零開始,改良也是一種創新。如果不能研發出顛覆性的產品,企業也不妨將更多的精力聚焦在現有產品及生產過程中的薄弱環節,通過對生產工藝、生產流程、生產設備的細節問題進行改進和優化,也一樣可以體現創新的實質——為企業創造價值。
在加強科技創新、商業模式創新的同時,企業還需要在標準化上下功夫。縱觀世界龍頭電纜企業,無不掌握著國際標準。中國特種電纜要想在國際競爭中贏得主動地位、獲得更大的發展,就必須用集體的力量,積極爭取標準化制定的機會,了解并爭取成為規則的參與者乃至制定者。
因此說,中國電線電纜行業幾乎與其他行業相同,是經過粗放式的野蠻生長而發展到今天的,對于一些中小型乃至大型企業而言,粗放式管理的局面依然沒有改變,絕大多數的企業依然是重生產不重管理,重成本不重福利,重人才而留不住人才,這也是造成中國電線電纜行業難以做強的重要原因。